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筒灯怎么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筒灯怎么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无主灯防眩晕筒灯怎么选?
1.亮度和颜色温度: 根据使用场景和个人喜好选择亮度和颜色温度。一般而言,白天使用较高亮度和较高色温,晚上使用较低亮度和较低色温可以更好地保护眼睛,减少视觉疲劳。
2.功率和能效:根据您的预算和 Green标准选用高性价比的筒灯产品。一般 LED 筒灯更具能效性并且寿命长。
3.灯具使用环境:灯具的防水等级,使用环境可能直接影响筒灯灯具使用寿命。如应用在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容易造成筒灯发黑、出现短路现象等。
4.灯具类型与安装方式: 根据安装需求,选择表面安装的筒灯、埋入式灯,也有轨道灯、吊灯等多种安装方式的选择,最好和室内风格搭配。
5.品牌专业与服务:选择有良好品牌信誉和可信度的灯具供应商,并注意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
关于无主灯,需要辨别好室内的设计风格以及技术实力:是中性风还是欧式风格为主,无主灯的功效需要考虑较长时间的使用,因此在使用时建议可以适当完成装饰风格的适配及安装细节要求,确保使用效果。
吊顶两个洞穿个线怎么穿?
1.如要穿管必须用分线盒,1 个灯位或 2 个灯位 1 个分线盒,功率小***也 行筒灯和吊灯单独走线,十个 3w 筒灯有没有必要穿管.
2.顺着穿线管的方向可以移动灯位。只有在这个方向上改动位置,需要试着 找到线管后,打开线管将线抽出。 另一个是:短距离的改位,冲击钻开出一条小沟,然后将 BV 线穿入腊管内, 将其埋在沟槽内,石膏补平,移动的距离过长就不适合这种做法,将来腻子易开 裂。
3.吊顶上安装筒灯,应该让电工和装修木工同时进场交叉作业,也就是先让 木工把吊顶的龙骨装好,然后再安排电工布线,线管固定在龙骨吊杆上就可以了, 要穿管必须用分线盒,1 个灯位或 2 个灯位 1 个分线盒,功率小***也行的。
天花板怎么开槽埋电线?
装修中用来开槽的工具很多,比如电锤、切割机都可以,但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开槽,比如天花板。不管是为了他人的安全还是自己的安全都是不允许在天花板上去开槽,这个真不是开玩笑的。
那如果要在开花板上拉线怎么办呢?这里可以分二种情况来处理,一是在没有预留线管的天花板接线,且距离比较远,二是在有线管的天花板接线,但需要移动一点点位置 。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的话,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利用吊顶来遮住线管,这样最美观。当然如果不做吊顶的话就只能装明线了,虽然处理起来很简单,但影响美观。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的话,因为距离不长,我们只需要开一点点比较浅的槽,不要超过2公分就行,刚好埋入小线管,然后用水泥灰或是石膏补好就可以了。这种情况的开槽不会影响楼层的安全,吊不吊顶都不影响美观。
天花板最好不要开槽,现在商品房楼层大多数设计板厚120mm,钢筋保护层最多25mm,开槽的话会影响楼板使用寿命。楼板内在浇筑前一般都有预留线管。实在找不到的话就弹线用开槽机,或是切割机切然后电镐打掉保护层即可,千万不可破环钢筋,再用软管穿线固定在顶面。即时封上槽体。
天花板走线还想开槽?你家楼上的邻居同意吗?
开槽要求
装修中对开槽的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不是说你拿上工具就可以随便开槽。家庭装修中的电线铺设无非就涉及到三个地方:天花板、墙面和地面。这三个位置,对开槽的规定又有不同:
地面开槽——地面开槽有两个必要条件:1.地面找平层的厚度不能低于5cm(国家标准是7cm);2.地面不能有管道影响,比如地暖管。
墙面开槽——墙面开槽有两种情况:1.非承重墙开槽,可横向亦可竖向开槽,但是横向开槽的长度不得超过30cm,竖向开槽无规定。2.承重墙开槽,只能竖向开槽。
天花板开槽——天花板上面没有水泥覆盖,直接就是楼板,所以不能开任何槽!
电线走顶铺设
电线走顶不是什么新鲜的铺设方法,反而是最原始的方法——自打发明了电以来,电线走顶的方法一直就没有被抛弃过。
很多用户在决定电线走顶的时候,通常忽略两个问题,等到开始装修了才发出感慨——原来是这样!
1.电线不能开槽,所以是直接暴露在空气里的。此时要么就用明装线,要么就做吊顶。但是做吊顶的话,一来成本高,二来[_a***_]挑高会降低。
2.大多数墙面只能纵向开槽,且大多数开关插座距离地面更近。所以这就导致使用顶部走线的方法时,需要消耗更多的电线和辅材。
所以,很多装修公司提出各种说辞,表达电线走顶的好处,反正我没看出来。方便检修?难道拆吊顶比拆地面方便或者成本低吗——况且合格的施工,本就不应该打开线路维修,因为你有穿线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筒灯怎么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筒灯怎么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kbttf.com/post/26989.html